返回首页 Flask 用户指南

请求环境

本文讲述 Flask 0.7 版本的运行方式,与旧版本的运行方式基本相同,但也有一些细微的 差别。

建议你在阅读本文之前,先阅读应用环境 。

深入本地环境

假设有一个工具函数,这个函数返回用户重定向的 URL (包括 URL 的 next 参数、 或 HTTP 推荐和索引页面):

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, url_for

def redirect_url():
    return request.args.get('next') or \
           request.referrer or \
           url_for('index')

如上例所示,这个函数访问了请求对象。如果你在一个普通的 Python 解释器中运行这个函数,那么会看到如下异常:

>>> redirect_url()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  File "<stdin>", line 1, in <module>
AttributeError: 'NoneType'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'request'

这是因为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可以访问的请求。所以我们只能创建一个请求并绑定到当前环境中。 test_request_context 方法可以创建一个 RequestContext :

>>> ctx = app.test_request_context('/?next=http://example.com/')

这个环境有两种使用方法:一种是使用 with 语句;另一种是调用 push() 和 pop() 方法:

>>> ctx.push()

现在可以使用请求对象了:

>>> redirect_url()
u'http://example.com/'

直到你调用 pop :

>>> ctx.pop()

可以把请求环境理解为一个堆栈,可以多次压入和弹出,可以方便地执行一个像内部重定向之类的东西。

关于在 Python 解释器中使用请求环境的更多内容参见在 Shell 中使用 Flask

环境的工作原理

如果深入 Flask WSGI 应用内部,那么会找到类似如下代码:

def wsgi_app(self, environ):
    with self.request_context(environ):
        try:
            response = self.full_dispatch_request()
        except Exception, e:
            response = self.make_response(self.handle_exception(e))
        return response(environ, start_response)

request_context()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RequestContext 对象,并且使用 with 语句把这个对象绑定到环境。在 with 语句块中,在同一个线程中调用的所有东西可以访问全局请求 (flask.request 或其他)。

请求环境的工作方式就像一个堆栈,栈顶是当前活动请求。 push() 把环境压入堆栈中,而 pop() 把环境弹出。弹出的同时,会执行应用的 teardown_request() 函数。

另一件要注意的事情是:请求环境会在压入时自动创建一个应用环境 。在此之前,应用没有应用环境。

回调和错误处理

如果在请求处理的过程中发生错误,那么 Flask 会如何处理呢?自 Flask 0.7 版本之后, 处理方式有所改变。这是为了更方便地反映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。新的处理方式非常简单:

  1. 在每个请求之前,会执行所有 before_request() 函数。如果 其中一个函数返回一个响应,那么其他函数将不再调用。但是在任何情况下,这个 返回值将会替代视图的返回值。

  2. 如果 before_request() 函数均没有响应,那么就会进行正常的 请求处理,匹配相应的视图,返回响应。

  3. 接着,视图的返回值会转换为一个实际的响应对象并交给 after_request() 函数处理。在处理过程中,这个对象可能会被 替换或修改。

  4. 请求处理的最后一环是执行 teardown_request() 函数。这类 函数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被执行,甚至是在发生未处理异常或请求预处理器没有执行( 例如在测试环境下,有时不想执行)的情况下。

那么如果出错了会怎么样?在生产模式下,如果一个异常未被主要捕获处理,那么会调用 500 内部服务器处理器。在开发模式下,引发的异常不再被进一步处理,会提交给 WSGI 服务器。因此,需要使用交互调试器来查看调试信息。

Flask 0.7 版本的重大变化是内部服务器错误不再由请求后回调函数来处理,并且请求后 回调函数也不保证一定被执行。这样使得内部调试代码更整洁、更易懂和更容易定制。

同时还引入了新的卸载函数,这个函数在请求结束时一定会执行。

卸载回调函数

卸载回调函数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调用的时机是不固定的。严格地说,调用时机取决于其绑定的 RequestContext 对象的生命周期。当请求环境弹出时就 会调用 teardown_request() 函数。

请求环境的生命周期是会变化的,当请求环境位于测试客户端中的 with 语句中或者在 命令行下使用请求环境时,其生命周期会被延长。因此知道生命周期是否被延长是很重要的:

with app.test_client() as client:
    resp = client.get('/foo')
    # 到这里还没有调用卸载函数。即使这时响应已经结束,并且已经
    # 获得响应对象,还是不会调用卸载函数。

# 只有到这里才会调用卸载函数。另外,如果另一个请求在客户端中被
# 激发,也会调用卸载函数。

在使用命令行时,可以清楚地看到运行方式:

>>> app = Flask(__name__)
>>> @app.teardown_request
... def teardown_request(exception=None):
...     print 'this runs after request'
...
>>> ctx = app.test_request_context()
>>> ctx.push()
>>> ctx.pop()
this runs after request
>>>

记牢记:卸载函数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被执行,甚至是在请求预处理回调函数没有执行, 但是发生异常的情况下。有的测试系统可能会临时创建一个请求环境,但是不执行 预处理器。请正确使用卸载处理器,确保它们不会执行失败。

关于代理

部分 Flask 提供的对象是其他对象的代理。使用代理的原因是代理对象共享于不同的 线程,它们在后台根据需要把实际的对象分配给不同的线程。

多数情况下,你不需要关心这个。但是也有例外,在下列情况有下,知道对象是一个代理对象是有好处的:

想要执行真正的实例检查的情况。因为代理对象不会假冒被代理对象的对象类型, 因此,必须检查被代理的实际对象(参见下面的 _get_current_object )。 对象引用非常重要的情况(例如发送 信号 )。 如果想要访问被代理的对象,可以使用 _get_current_object() 方法:

app = current_app._get_current_object()
my_signal.send(app)

出错时的环境保存

不管是否出错,在请求结束时,请求环境会被弹出,并且所有相关联的数据会被销毁。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,可能需要在出现异常时保留相关信息。在 Flask 0.6 版本及更早的 版本中,在发生异常时,请求环境不会被弹出,以便于交互调试器提供重要信息。

自 Flask 0.7 版本开始,可以通过设置 PRESERVE_CONTEXT_ON_EXCEPTION 配置变量来更好地控制环境的保存。缺省情况下,这个配置变更与 DEBUG 变更关联。如果在调试模式下,那么环境会被保留,而在生产模式下则不保留。

不要在生产环境下强制激活 PRESERVE_CONTEXT_ON_EXCEPTION ,因为这会在出现异常 时导致应用内存溢出。但是在调试模式下使用这个变更是十分有用的,你可以获得在生产模式下出错时的环境。

© Copyright 2013, Armin Ronacher. Created using Sphinx.